最近在公司上了一堂管理課「情境領導」、一開始就用外向內向理性感性、把人格特質分成四個象限, 分別是D, I, S, C,並大略列出對應的人格特質⋯⋯
D: 是果決的、直接的、有魄力的、要求高的, 典型人物代表是曹操
最近在公司上了一堂管理課「情境領導」、一開始就用外向內向理性感性、把人格特質分成四個象限, 分別是D, I, S, C,並大略列出對應的人格特質⋯⋯
D: 是果決的、直接的、有魄力的、要求高的, 典型人物代表是曹操
自從兩個多月前報名了石門水庫11公里路跑後, 就開始小小的練習, 一度很擔心自己會無法在兩小時內跑完, 昨天終於以一小時三十分17 秒的成績完賽, 跑完了真的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啊~~
自從有了FB 之後, 交朋友變成一種怪現象.....舉手按讚交朋友? 明明不認識也要加朋友? 不加又怕對方覺得自己瞧不起他?
不過, 最近倒是有一個我不認識的人, 超想去加他朋友的....
結婚生子之後, 有好一段時間, 時間好像不屬於自己....在孩子漸漸長大後, 時間又好像一點一點的還給自己...然而工作加上家庭, 很多事情總是讓我裹足不前, 總覺得那樣的使用時間是奢侈的....前一陣子朋友借了我一本書"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 裡面有一段話, 讓我決定要改變生活的態度
If you postpone the creation of new conditions,
雖然對很多人氣部落格而言, 破萬這件事情簡直是個笑話, 不過對於我而言, 這也是一個小小可以慶祝的事情
首先我的部落格雜亂無章沒有主題, 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幾乎像是日記, 會有人連進來看算是運氣啊~
最近頻頻想起以前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 "Being Julia"...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 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 我們有怎麼知道現在的我們是在"演" 自己, 還是表現真實的自己呢? 最近覺得自己好像在 "Being Somebody"....
最近覺得自己有必要長大一點了...放棄一些太個人的成見、 做一些自己本來不是很想做的事情...
到底是成長了還是妥協了? 可能要過很久以後才知道...永遠記得大學時代某位老師說的那句話,永遠不要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最近開始在周末時, 穿上運動服在社區慢跑, 雖然在公司有跑跑步機的習慣, 總覺得不會前進的跑步機, 和真正的慢跑有點不同, 天氣漸漸回暖, 我住的社區, 有很多美麗的花已經綻放....穿上跑步鞋, 當作邊跑邊欣賞風景.... 跑步不帶手機, 可以好好的練習不透過手機的鏡頭, 看看美麗的社區....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看到什麼都想拍照留下紀念呢? 記得以前看有個在挖苦FB 的影片, 說小朋友努力的表演, 不是要給手機看的, 是要給大人看的 ...請大人好好地放下手機, 看可愛的孩子們表演吧....
手機的確影響了我們很多生活, 偶而會想到, 東京愛情故事的莉香與完治, 如果再有手機有line的時代, 結局會不會完全不一樣呢? 扯遠了... 話說今天跑步時經過兩株非常少見的粉色櫻花正盛開著, 加上美美的藍天, 跑完步我還是衝回家跑去照相了
自從練吉他鋼琴後, 偶而開始會錄下自己彈奏的音樂...這其實是一個難為情的過程....大部分的人很少真的知道自己發出來的聲音或頻率是怎樣的...尤其當手機錄影功能切換過去時, 小小的緊張就開始了, 常常錄下來的東西, 會表現不如預期, 這就像比賽緊張容易失常一樣, 所以同一首音樂錄了好幾次, 總是不滿意....(這時候也深深了解那些能從比賽中脫穎而出的人是多麼不簡單啊~~)
但是透過錄下這些紀錄, 也發現了很多事情...比如說, 我做事很急快的個性, 也反映在音樂上面, 就像大學第一次參加溜冰比賽時, 回頭看錄影才知道自己溜得非常快, 其實不需要這麼快....但是自己也可能是透過快, 來掩飾一些缺點....所以後來每次談吉他或鋼琴時, 心裡都會一直提醒著: 慢~慢~慢....以前覺得快, 表示厲害, 但是年紀漸漸大了, 發現, 表現出意境, 比快還要難....這個發現, 可能不只在音樂上面, 人生的很多事情, 其實能忍住來想一會, 有時比直接發球還難...但是, 慢下來所做出的決定或動作, 往往又比直接發球結果來的好...學會慢, 可能是我人生很重要的功課之一吧....
到了不惑之年後, 偶爾一些身體的小毛病, 就比較不敢輕忽, 半年前是遇到一個怪現象, 覺得早上起床手好像沒力, 加上肩頸有嚴重的痠痛, 還去做了一個神經生理檢查, 好像是類似微小電擊來測試身體的物理反應是否正常之類的....後來這件事情在換了正確的枕頭之後幸運地解決了... 常常有落枕人一定要注意枕頭是否適合, 還有睡覺時肩膀應該要靠在枕頭上面, 不能讓肩膀和枕頭有懸空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