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自己在2023年的新年新計畫裡面,寫了個目標:每年要讀六本書。
我不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人,但是我確實相信,很多書籍,可能是智慧的累積所寫下,所以讀書使我們思考,成長!雖然網路上有很多把書本讀過後整理出精華的影片,但是研究顯示,讀書,和用耳朵聽,用的腦部神經處在不同的區塊,讀書對思考的幫助是無法用聽書取代的!當然市面上也有不少拐瓜劣棗的書~~就讓讀者自己去過慮了~~
記得自己在2023年的新年新計畫裡面,寫了個目標:每年要讀六本書。
我不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人,但是我確實相信,很多書籍,可能是智慧的累積所寫下,所以讀書使我們思考,成長!雖然網路上有很多把書本讀過後整理出精華的影片,但是研究顯示,讀書,和用耳朵聽,用的腦部神經處在不同的區塊,讀書對思考的幫助是無法用聽書取代的!當然市面上也有不少拐瓜劣棗的書~~就讓讀者自己去過慮了~~
前一陣子小我快兩輪的工程師無意間知道我有收藏村上春樹的小說,問我可不可以推薦一本給他,本來想借他「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但考量第一本村上的小說,也許從「短篇」開始會更好接受,借給他「旋轉木馬的終端」短篇小說集,果然他也開始想讀村上的小說….他開始自己買了一些村上的小說,然後問我有沒有看過村上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有趣的是,這是收藏三十多本村上的小說我唯一買了沒看的。原因是這是村上較早期的小說,而我會去買這本單純是只想收藏、但是當時我已經在看村上比較晚期的作品,像是1Q84. 也許是年紀的差異,較早期的作品好似無法引起我的共鳴,這本小說我還真的讀不太下去….然後就不曉得放的那個書櫃的角落了⋯⋯
多年之後、工程師問我時,我突然想,也許我該把他讀完,然後翻出了這本小說,然而放在「晶片戰爭」這本書的隔壁,突然發覺二三十歲時期的我,似乎是身在「冷酷異境」,所以能和作者有共鳴,而接近五十歲的我,卻更關心「晶片戰爭」,潛意識與現實、我已經開始趨向現實,漸漸放棄思索潛意識相關的事情,也不太再想花時間去思考可能沒有答案的事情⋯⋯,更精確的說,我好像失去了某種想像力的能力,原來年紀大了,要維持心理狀態,不比維持生理狀態簡單….
首先,我認為這本書的書名讓人有點誤解,應該照著原文「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來翻譯,會更貼切原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因為「成功」的定義不免讓人聯想到太多世俗上的「有錢、聲望、權利…」等,然而這本書並非在推崇這個觀念….反而是比較像「養成七個好習慣讓你的人生更幸福、七個好習慣讓你人生走到盡頭時,沒有後悔」…..
這本書是公司過年前發給主管的讀書會書籍、原本看書名不是很想讀、比較像一貫的公司立場: 把自己榨乾為公司付出吧! 然而因為今年有給自己讀幾本書的低門檻,還是把它翻了,發現其實講的挺有道理的。作者也不是要你真的想儘辦法成為市俗上定義的成功人士,而是希望你把自己一生中想要經營的角色、好好思考一番後、規劃去實現。比如說你的角色是「員工、主管、母親、業餘音樂家、業餘部落客等」,針對這些角色必須好好的規劃你需要付出的時間以及優先順序。 大部分工作人士可能都會把工作上的需求弄得很清楚, 而忽略了把其他角色的經營、反過來一個以家庭為主的主婦也可能因為全心奉獻給家庭而忽略了經營自己的興趣。然而一生的時間就這麼多,等到有一點天很老的時候,這些事情想開始卻為時已晚。恰巧上個星期在今周刊看到一個統計,訪問一百多位老人在人生比較晚期的遺憾以及想做的事情,第一名都是「沒有積極維持健康」,然而健康這件事情卻是年輕時沒感覺容易被忽略,等有感覺時為時已晚⋯⋯
什麼是瘋了? 跟別人不一樣的人是瘋子?也許努力變成跟別人一樣的人比較像瘋子....
保羅·科爾賀 “牧羊人的奇幻之旅” 經典佳句『當你真心的想完成一件實情,全宇宙的力量都會來幫助你』,在他的另一本著作 “薇若妮卡想不開”,卻是從一個對生命沒有任何寄望的自殺女孩開始,一位自殺不成的女孩被送進精神病院,卻被醫生宣判因為服用過過多的安眠藥,只剩下一星期的生命。由於只剩下一星期的生命,女孩做了很多她以前被教導不該做的事情,進而發現其實人生完全不像她想像中乏味,人生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但是可惜她卻只剩下一星期的生命。
自從朋友借了我一本 艾莉絲·孟若的小說「太多幸福」之後,我就自己去買了他的其他兩本短篇小說來看。 坦白說,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小說,並不是很好吸收,需要醞釀一點心情才能好好的讀,所以我買的這兩本小說,隔了好久才讀完....
這本「妳以為妳是誰」,以女主角玫瑰年幼時期和他的繼母芙蘿生活點滴作為開場,隨著女主角玫瑰長大所經歷的很多事情,訴說著一個女人的一生,可能經歷的各種難堪。這裡說的「難堪」,並不是經濟上或生理上的困頓,而是純粹「心理」的難堪,我只能說作者實在描述的非常細膩,而跟著玫瑰一起經歷這些「難堪」,總是讓我讀起這本書有一種淡淡的憂傷。
蔡康永出的幾本賣座書,大致都和社會淺規則、EQ有關、記得當年他出的「說話之道」,我曾經一度很想送給某個老闆😛....後來當然是作罷、畢竟如果他對自己說話不討喜有自覺的話早就改了...如果他沒自覺、送這種書給他不就是在酸他不懂的說話之道嗎?
最近蔡康永出的兩本情商書:《為你自己活一次》,《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在職場人際關係上給了很多建議。《為你自己活一次》適合給感覺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看...看完會充滿「灑脫感」頓時輕鬆不少、但是在第二本《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又隨即把讀者拉回現實面,是的,這個充滿職場淺規則的社會也許的確令人沮喪、我們也可以努力的為自己活就好、但是千萬別忘了在職場上該有的「分寸」.....
同事去年借了這本「郝景芳」的短篇小說集給我,我非常緩慢一篇一篇翻著,直到今天早上讀到的這篇「生死域」,也許是今天的心情和波長match, 突然對這部小說有了很深刻的共鳴⋯⋯
雖然是短篇小說,但是每一篇讀起來,都並不輕鬆,雖然我在拿到這本書之前一點都不知道這位作家,但是拜讀過後,覺得不愧是得獎的作家,能夠細微的觀察那社會層層疊疊的不平結構、以及人心那細微的、各自的孤獨感。
「你有三分之一的活命機會。」
「這種估算是沒有意義的,醫師,這點你和我一樣清楚。 100年前,一場瘟疫殺死了波斯某個城的所有居民,唯一倖存的人正好就是始終堅守崗位的餵食著洗屍體的人。」
最近讀了李安的經典電影「少年pi 的奇幻旅程」原著小說,除了敬佩李安能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而忠於原著外(難度真的很高),更敬佩原著在小說裡所發揮的創意以及想像力! 我看完小說後馬上又重看了一次電影、才發現電影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把Pi 在海上漂流227天,長達300頁的小說,濃縮成兩個多小時的電影? 特效當然是電影的難處,但是主人翁的心境轉變、在電影中的表達就稍微弱了些。由於小說頁數夠多、我們可以理解文明人落難後,為了生存所發生的變化、如何漸漸變成野蠻人、甚至吃掉自己的同類,在只求生存的環境裡,沒有道德,沒有文化,只有生存、和死亡。 這也說明很多時候、在戰爭期間有些人或做出很可怕的事情來、我們或許沒有一個真正合適的角度去批判,畢竟我們從未經歷戰爭,如果身歷其境、我們又如何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原著在開場白、就非常有意思的描述「樹懶」這種動物,以及樹懶與宗教之間的聯想,這與跟曾經在海上與兇猛的老虎共存產生極大的反差,少年Pi 在經歷了無法描述的苦難,最後沒有心智瘋狂,倒是成為了宗教和動物的雙學士,而這一切,都拜他能夠放下過去,甚至把過去編織成一個奇幻的故事所賜⋯⋯我很喜歡作者在「恐懼」這方面的描述,「恐懼真的是人生真正的對手,只有恐懼能夠擊敗生命。恐懼沒有任何道德規範,不尊重什麼法律條約,不懂什麼悲憫同情。專挑你的弱點下手,而且總是一眼就認出你的弱點所在。前一秒你還鎮定自若、下一秒恐懼就偽裝成微微的懷疑,間諜似的滲透進你心裡...」
有一天, 電影遠離非洲的配樂不知為何一直在我腦邊響起, 我買過他的原聲帶, 卻不知被放在哪個CD夾了, 怎麼找都找不到....
上網查詢時, 突然很懷年這部老電影, 於是去博客來買了她的小說......
"天國餐館" 是前幾年在老姊家借來的漫畫 (謝謝老姊總有好書), 每次讀他就忍不住會覺得好笑, 而且很想變成裡面的女主角, 超級自信(自私?)且不顧他人眼光只為自己而活的那種個性.....作者是曾經畫過"愛心動物醫生"的漫畫家佐佐木倫子, 出生於北海道的佐佐木倫子作品不多, 但是每一篇都很有屬於自己的特色以及某些特定族群才能理解的幽默感... 不同於其他少女漫畫, 佐佐木倫子的作品是完全沒有愛情的成分在裡面的唷, 所以看好幾遍都不會膩啊~~
最近拜讀了卡夫卡的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 讀完有一種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故事大意是說, 有一位飢餓藝術家對他的飢餓藝術有崇高的藝術追求,而這個追求不為他人所理解:在飢餓藝術盛行時,人們只是驚奇地觀察他,並且嚴重地誤解他;在飢餓藝術衰落後,人們則幾乎徹底地遺忘了他。在小說的最後,因為被人遺忘,沒有人限制他飢餓表演的期限,他的飢餓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而他也因此餓得奄奄一息。當有人偶然發現了還在籠子裡表演的他,他用他微弱的聲音發出了他最後的自白:
這是第二本我讀東野圭吾的小說, 話說上星期逛街, 發現自己只有買衣服鞋子保養品之類的, 好Shallow, 所以去誠品晃了一下, 以前都會去買村上春樹的小說, 但是村上最近只有寫自傳沒有寫小說, 加上前一陣子讀了東野圭吾的 "解憂雜貨店" 覺得還不錯, 所以就再買了一本"嫌疑犯X的獻身" 來翻翻....
東野圭吾的書不曉得為什麼, 讀起來都好快, 感覺拚一點一天就可以讀完了, 但是我其實不喜歡這樣讀書, 我喜歡一天翻一些些,每天都可以期待一點點進度的感覺....村上的書就很適合我的速度, 因為村上的書我每讀一段, 就會忍不住停下來想好久....所以用腦過度, 一次不能讀太多.... (這樣比實在很不公平啦, 東野可是推理小說家, 去跟文學小說家比真的很奇怪, 但是日本小說我有讀的就這兩位大師, 總不能去跟名偵探柯南比吧?---真相只有一個~~~)
村上春樹的 "黑夜之後", 大概是我長久以來看過村上的作品, 最沒感覺的一部長篇小說, 從買來到看完拖了幾個月吧....以前春上的小說都是想一直看一直看, 劇情吸引著我想知道後續如何發展, 不管劇情是荒謬的, 離譜的, 黑暗的, 抽象的....唯獨這本 "黑夜之後",很真實的故事敘述手法, 雖然穿插著小小的抽象 (姐姐的沉睡), 但是我幾乎要知道結局一定什麼也沒寫, 這樣的故事可寫到長篇小說的篇幅, 感覺就像老人家碎碎念一樣 ....
據了解這本小說是介於卡夫卡與1Q84間所出的書, 村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沉澱與反思, 從後期的長篇小說不難看出他的作品與早年充滿想像力的天馬行空已經有所差別, 轉為寫實以前社會性的話題探討, 1Q84 倒是很不錯的後期代表作, 但是這期間出的幾本小說, 像是黑夜之後,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等, 似乎已經無法引起我的共鳴, 唯一能解釋的就是, 村上已經步入甲子之年, 而我們40世代的中年人繼續期待著天馬行空的奇幻旅程吧~~
"當體能到達極限, 還必須跑下去的時候, 需要的不是意志力, 而是把自己催眠成機器人, 而無意識地繼續前進....".
我大概每個星期會去健身房跑一次步, 通常約跑20分鐘, 2.6 公里, 然後慢慢走滿三公里讓心臟慢慢變回正常的心跳. 為什麼是2.6公里? 這個數字是是上大學的第一年學校幫我們測試體能而設的長度, 大概是想知道大學生的體力是如何吧? 我從小到大, 短跑是我的強項, 我記得我跑百米的時間是14秒4, 大隊接力通常是前兩棒或後兩棒, 但是說到長跑, 我真的是個遜咖, 我的體力很差, 心跳太快, 只適合有爆發力的比賽, 所以當學校要測2.6公里的慢跑時間, 我記得我跑到用走的, 非常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