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李安的經典電影「少年pi 的奇幻旅程」原著小說,除了敬佩李安能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而忠於原著外(難度真的很高),更敬佩原著在小說裡所發揮的創意以及想像力! 我看完小說後馬上又重看了一次電影、才發現電影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把Pi 在海上漂流227天,長達300頁的小說,濃縮成兩個多小時的電影?  特效當然是電影的難處,但是主人翁的心境轉變、在電影中的表達就稍微弱了些。由於小說頁數夠多、我們可以理解文明人落難後,為了生存所發生的變化、如何漸漸變成野蠻人、甚至吃掉自己的同類,在只求生存的環境裡,沒有道德,沒有文化,只有生存、和死亡。  這也說明很多時候、在戰爭期間有些人或做出很可怕的事情來、我們或許沒有一個真正合適的角度去批判,畢竟我們從未經歷戰爭,如果身歷其境、我們又如何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原著在開場白、就非常有意思的描述「樹懶」這種動物,以及樹懶與宗教之間的聯想,這與跟曾經在海上與兇猛的老虎共存產生極大的反差,少年Pi 在經歷了無法描述的苦難,最後沒有心智瘋狂,倒是成為了宗教和動物的雙學士,而這一切,都拜他能夠放下過去,甚至把過去編織成一個奇幻的故事所賜⋯⋯我很喜歡作者在「恐懼」這方面的描述,「恐懼真的是人生真正的對手,只有恐懼能夠擊敗生命。恐懼沒有任何道德規範,不尊重什麼法律條約,不懂什麼悲憫同情。專挑你的弱點下手,而且總是一眼就認出你的弱點所在。前一秒你還鎮定自若、下一秒恐懼就偽裝成微微的懷疑,間諜似的滲透進你心裡...」

李安在電影裡最成功的部分,我認為是不失原味的故事流暢度以及畫面上非常高度的藝術呈現,畢竟這部電影很難拍,一個不小心就變成一部無聊的電影了。少年Pi 故事的真相,大家只要針對「查理帕克」這個名字去查,就會知道, 故事背後殘酷的真相,這個真相可能會造成少年Pi 嚴重的心靈創傷、無法回到現實生活...李安很溫暖的、在電影的最後頭加了一段話:「到頭來人生就是學習不斷的放下」,這是原著沒有寫的一段話,李安在電影裡特別點了出來....唯有放下過去,放過自己、人生才能繼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珍妮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