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我認為這本書的書名讓人有點誤解,應該照著原文「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來翻譯,會更貼切原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因為「成功」的定義不免讓人聯想到太多世俗上的「有錢、聲望、權利…」等,然而這本書並非在推崇這個觀念….反而是比較像「養成七個好習慣讓你的人生更幸福、七個好習慣讓你人生走到盡頭時,沒有後悔」…..

這本書是公司過年前發給主管的讀書會書籍、原本看書名不是很想讀、比較像一貫的公司立場: 把自己榨乾為公司付出吧! 然而因為今年有給自己讀幾本書的低門檻,還是把它翻了,發現其實講的挺有道理的。作者也不是要你真的想儘辦法成為市俗上定義的成功人士,而是希望你把自己一生中想要經營的角色、好好思考一番後、規劃去實現。比如說你的角色是「員工、主管、母親、業餘音樂家、業餘部落客等」,針對這些角色必須好好的規劃你需要付出的時間以及優先順序。 大部分工作人士可能都會把工作上的需求弄得很清楚, 而忽略了把其他角色的經營、反過來一個以家庭為主的主婦也可能因為全心奉獻給家庭而忽略了經營自己的興趣。然而一生的時間就這麼多,等到有一點天很老的時候,這些事情想開始卻為時已晚。恰巧上個星期在今周刊看到一個統計,訪問一百多位老人在人生比較晚期的遺憾以及想做的事情,第一名都是「沒有積極維持健康」,然而健康這件事情卻是年輕時沒感覺容易被忽略,等有感覺時為時已晚⋯⋯

或許有些人會想到「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這個概念,我也完全認同,但是這與養成好習慣的觀念並無衝突,想到一個 TEDTalk 曾經探討過「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生活的觀念可能產生荒謬的結果一樣、你如果當作最後一天把所有的錢都花光、卻沒死,明天你要怎麼辦?  活在當下卻也計劃未來,「真正的最後一天」來臨時,才會不虛此生….

接下來就是這七個習慣的簡單介紹和我自己的感想:

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

把力氣花在能改變的事情上而非抱怨不能改變的事情、抱怨是一種很不好的負能量、學習不要逢人就訴說自己的困境,也是張中摩認為成為領袖的第一個重要特質! 

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針對自己角色定義期待的結果去規劃須付出的努力。

這個我覺得應該會是很多人卡住的地方,因為大部分的人也許並沒有那麼清楚我們自己想要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這種狀況就讓我們很可能把力氣花錯地方。比如說沒想好退休後生活的重心,可能就花了90%的時間工作,直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據說非常多人在退休後得了憂鬱症、因為頓時覺得自己對世界沒有貢獻,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來得到成就感⋯⋯一個想要有和樂家庭的人士,平常再忙也都得規劃時間陪家人,這就是以始為終。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這個也是一個現代人最容易被網路發達影響的習慣,常常因為緊急不重要分了心(比如說回覆line, ),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在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物(瀏覽FB 有的沒的影片)….由於網路的發達,我們拿起手機本來只想做一件事情,沒想到一拿起來就多花了好幾倍的時間東看西看的,如果沒有明確設立目標或習慣,時間就被這種不重要的事情浪費掉了,反而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一件也沒完成…..除非工作需要,沒事最好把手機丟旁邊不要去看….(這個習慣真的很難改😅)

第四個習慣: 雙贏思維

第四個習慣開始就是成功不在於僅僅是個人了,而是讓周遭的人跟你一起成功,這個我猜也是公司給我們這本書最重要的目的…作者更提出了「情感帳戶」這個觀念,今天我們在做很多決定的時候,如果是「利己損人」,情感帳戶絕對會扣分,然而唯有「利己利人」的態度與決定,才能讓自己與他人(可能是你的另一半,可能是你的客戶,可能是你的朋友…)情感帳戶加分成為持續成功的局面! 作者也特別提到了「誠懇正直」這個情感帳戶有多重要….這讓在大公司的我真的是心有戚戚焉,一個企業文化如果部門之間沒有信任,所必須付出的成本代價是非常可觀的、比如「會議開不完」、所有重要人士都會把時間花在開會,這是因為沒有在公開場合認證過的說詞無法被接受造成的!一個公司的理念也很可能最後都在打高炮,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因為員工們打從心裡沒有認同這些經營目標或者理念….

然而我不清楚這本書發下來是因為上面的人注意到了公司文化可能正在走偏,還是只是一本暢銷書所以發給主管們期待主管們自己好好開始做起? 高層人士自己讀了這本書了嗎?我真的蠻懷疑的(真的是不信任的展示😅)。

雙贏這件事情很難、沒有企業文化的支持大概只能打高砲了…

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 要為了了解他人而傾聽

說真的,讀到第五個習慣才發現要成為公眾的成功真的非常難。這裡面講到「傾聽」的重要與困難⋯⋯, 我自認為我應該比一般人更願意傾聽, 然而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突然發現我好像完全犯了裡面所描述、一般人常犯的錯誤:

1.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 追根究底:一自己的價值觀查探別人隱私

3. 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這是我常犯的錯,為了想趕快解決問題忍不住趕快出主意)

4. 想當然爾:根據自己的行動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動與動機(這也是我自己常犯的錯誤)

傾聽的第一件事情,其實是同理心、雖然我想到另一本非常有名的兩性溝通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這裡面有非常相似的觀點,通常我們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其實要的並不是答案,我們要的其實是對方的同理與傾聽,然後我們會自己找出答案來,而第五個習慣告訴我們,要在對的時候提供影響力,必須先真的理解或同理對方後,自己提出的建議才有可能發揮最好的影響力,如果跳略傾聽的這個步驟,可能就完全發揮不了功效,因為說話的人很可能覺得你只是虛應故事!

最近很火紅的open AI chatGPT,雖然看似可以提供人各種事情的答案,但是要成為真正的聊天機器人,如果沒有一個同理的能力,是永遠不可能取代真正人類可以聊天的對象.....換言之,如果A I機器人能夠訓練成很有傾聽且同理的能力,他非常可能打敗人類,因為傾聽真的是一個很難的能力,而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好....

第六個習慣:統合綜效---發現不同意見的價值

第六個習慣其實跟第五個習慣有點類似之處,不要把別人提出不同的意見當作是對自己的挑戰,當你發現不同意見的價值就可能達到雙贏。很多時候在職場上會因為不同的意見而認為對方是要出書跟自己作對,但是如果能夠仔細的去溝通,常常會發現其實對方在意的點,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而你們兩個可能有一致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只是思考點不同。

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日復一日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到第七個習慣的時候,簡單說就是不斷地讓自己在各個方位都能達到最好的狀況,不管是生理或時心裡, 就像砍一顆大樹的時候,要偶爾停下來把刀磨利一點、不斷地精進, 修煉自己.....(讀到第七個習慣的時候突然覺得有點累🤣)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好同時也讀了「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0封信」這本書、發現這裡面的許多觀念有非常多相似之處,洛克菲勒是歷史上富可敵國最有錢的一個人,而且他還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 這本書的內容正好呼應了一個成功人士所應具備的理念。 剛好網紅YouTube老高與小莫分別講了洛克菲勒和這本書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聽一聽,當作懶人包讀其實還蠻不錯的.

七個習慣

https://youtube.com/watch?v=aeqIeeXjYQw&feature=share

洛克斐勒

https://youtu.be/-oqs6PcuUC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珍妮花 的頭像
    珍妮花

    珍妮花碎碎念

    珍妮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